新条例已满月!这些妙招让您做个“分”得清的明白人
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已满一个月。在6月2日市城市管理委(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)组织召开的实施首月情况新闻发布会上,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,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厨余日分出量翻倍提升,5月以来,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740吨,环比4月份增长159%,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,环比4月增长98%。
用过的餐巾纸是什么垃圾?一次性纸杯是什么垃圾?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?那是什么垃圾?这确实是一门学问。
您看这十多个“为什么”。不妨多查查,多问问。“达人”就在您身边!
在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垃圾宣教体验中心,有个机器人在上班。它有着海量垃圾分类知识,美称“海天使”。它不仅能现场回答各种“拷问”,还能唱歌、跳舞。
丰台南苑街道最近来了110个“智能垃圾分类指导员”。它们分布在小区垃圾桶旁、楼栋单元门口,有人扔垃圾时就开始“语音指导”,没人来就安静待着。
分类搞明白了吗?我们做个游戏复习一下。
在大兴首家垃圾分类体验馆,戴上VR设备后,各类待分拣识别的虚拟生活垃圾,瞬间就会浮现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持电子把手就可以锁定物品,投向虚拟回收箱。投掷错误系统会告知正确答案,并引导参与者纠正错误。
这是用于饲养黑水虻的空间。苏州桥西社区引进“黑水虻”,探索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。黑水虻学名是亮斑扁角水虻,它们的老家在遥远的南美洲热带草原,刚从卵孵化为幼虫后的一周时间,是处理餐厨垃圾能力最强的时期。我们平时最痛恨的地沟油、潲水油对它们来说可是粮食。
破袋神器固定在厨余垃圾桶的沿口边缘,上面有一排锋利的锯齿。垃圾袋放到锯齿上轻轻一提,整个袋子就破了。垃圾入桶,腾出的塑料袋再投进其他垃圾桶。是不是很方便?
不脏手的神器实用又贴心,不少小区都在这么做。
通州北人家园小区建了一处垃圾分类驿站。由两个废弃的集装箱改造而成,驿站整体为蓝色,箱体上打造了多只小海豚。“一只海豚被发现死在英国康沃尔郡海岸,体内发现了易拉罐、塑料瓶、绳子、电线等垃圾。”设计师由此得到灵感,打造了分类驿站原型,提醒居民乱扔垃圾会对大自然产生危害。
易拉罐拼成小海豚;旧轮胎做成花盆、坦克车;五彩缤纷的漫画墙……看看这儿,还好意思乱扔垃圾吗?!
苦口婆心、循循善诱、谆谆告诫……要是还想偷懒那就“丢脸”了!
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1号院,垃圾分类用上了“人脸识别”,居民扔垃圾前得先“刷脸”。被录入人像采集系统的居民,只要走到垃圾柜的摄像头前,投放口就会自动开启。小区还有一处垃圾袋自动发放机。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领免费垃圾袋,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标识。保洁工人在对垃圾进行清运时,如果发现某袋垃圾投错了地方,扫描垃二维码就知道是谁家投放的。
一款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在位于顺义区的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投用。在实现自动称重、自助投放、返还积分的同时,还可通过搭建互联网监控平台,对每一台回收机的工作情况进行管理。从居民投递开始,对回收物流向全程追溯,谁投的、是否投错、投了多少、什么时间清运等数据都实时可监控。
转自: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
往期热文回顾:
本文由丨管城理市 bjcsglw丨精编发布
欢迎留言、分享、点赞
投稿、咨询
weixin@bjmac.gov.cn
———— 往期精选————
(点击蓝字跳转)
http://csglw.beijing.gov.cn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:管城理市
长按二维码关注